

寒冬“地道战”
发布日期:2014-03-17 16:59:03 点击次数:0
寒冬“地道战”
---清理地下烟道纪实
金属钙车间 郭保江 周威
11月28日,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。钙车间抓住冬季气温低的有利时机,组织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,清理全长约40米的排烟烟道,打响了一场寒冬里的〝地道战〞。
镜头一:上午8时整,突击队人员按时来到现场,在公司总工程师韩宝升的指挥下和安监部同志的协调下,各种工器具与披肩帽、护目镜和防毒口罩等安全用品全部到位,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,按照预定预案,突击队分成两个大组,分别清理东、西两条烟道,最后集中清理沉降池。
镜头二:8时20分,排烟烟道竖井盖和60米高烟囱底部铁门被打开。竖井下的烟道温度太高,一时无法进人,经过现场商议,决定从烟囱铁门放木梯直接进入沉降池,迂回进行清灰。
镜头三:烟道口与挡墙之间积满的煤灰,形成了一个约3米高的斜面。深层的煤灰由于水气的作用结成了硬块,只能用铁镐一块一块往下刨。洒落下来的煤灰四处弥漫,又给沉降池里的清理带来了不便。虽说已是寒冬时节,可烟道口涌出的阵阵热浪还是令大家汗流浃背。与此同时,地面上的露天作业也不可小觑。从8米深的地下把一桶桶灰块拉上地面,不停的拉装和倒运,腰酸臂疼自不必说,仅仅站在铁门口就感到了呼啸的冷风和烟囱的巨大抽力,令人浑身不停地颤抖。
镜头四:9时15分,排氯烟道的烟气渐小,刺鼻的酸味虽然淡了许多,但是大家还是感到了彼此急促的呼吸声。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,酸气隔着防护镜,刺激着双眼,不停往下流的眼泪让人视线模糊。烟道内虽然拉设了行灯,可是能见度低,只好增加手电照明。昏暗的灯光下,低矮的烟道内,大家只能弯着腰,吃力地将一桶桶煤灰传递着送到井口,再由上面的人一桶桶拉上去。为了保证人员安全,3个小组每隔20分钟轮番上阵……
10时整,烟道内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:最前面的2名队员已进入沉降池,与一墙之隔的另一组会师,进入最后的攻坚战。
镜头五:沉降池内,抡镐、挥锹、快刨、快装展开了大竞赛;地面上,十几人排成了一字长蛇阵,快速传递着一桶桶灰块,运往锅炉房西侧的灰堆;竖井边几辆小推车穿梭不停地将灰土运到渣场里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,地上、地下的突击队员门都咬紧牙关,坚持着坚持着。
11时整,东边排氯烟道竖井旁传来一片欢呼声:最后一名清理队员走出了烟道。11时20分,西面又传来捷报,沉降池和排烟烟道清理完毕。
关闭铁门、封闭井口,启动两台排氯风机……
整整3个小时的鏖战,取得了〝地道战〞的胜利,让所有参加清理工作的人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。那一身身粘满煤灰的工装,那一双双被熏红的双眼,让我看到了一支钢铁队伍的坚强与忠诚。榜样的力量无穷,它必将激励着钙车间的员工们,不畏艰难险阻,以忘我的主人翁精神,继续书写特材人的风采篇章!